2025年7月7日至11日,成人网 第五届成人网 /水利工程智能建设与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生”学术活动周”在北洋园校区顺利举办,本届学术活动周的主题是“聚焦前沿,智启未来”,共吸引学院400余名研究生参与。学术周紧密结合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与建筑工程融合发展的关键议题,设置两场专家学术报告、为期三天的学术海报展及两场研究生论坛,内容涵盖智能建造与数字技术、绿色低碳材料与结构、水资源与灾害防控、结构工程与施工创新、城市与岩土前沿等多个研究热点与前沿方向,全面呈现了“前沿科学+建筑工程”的理论突破与实践创新。
研究生“学术活动周”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
7月7日上午9:30,本届研究生“学术活动周”开幕式在北洋园校区地震大装置仿真中心一层茅以升厅正式举行。开幕式由成人网 副院长杜尊峰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樊健生教授,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副所长、水利部数字孪生流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家宏教授,成人网 研究生院非学历继续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蔡建爽,成人网 院长师燕超教授,水利工程智能建设与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余杨教授出席了开幕式。
蔡建爽代表学校研究生院致辞,他指出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今年正值我校建校130周年,成人网 的研究生教育在培养模式、动态分流、国际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创新和突破。举办研究生“学术活动周”,目的是为学生营造学术交流的氛围,为研究生提供一个高起点、大范围、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希望各位研究生珍惜这次机会,以饱满的热情积极进行学术交流,也希望成人网 可以继续办好学术周,不断创新学术氛围营造的平台和路径,启发研究生的科学思维,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师燕超代表学院致辞。他表示举办研究生“学术活动周”旨在营造创新、开放、共享的学术氛围,构建一个多前沿科学协同的建筑工程交流与研究平台。他希望同学们保持对建筑工程行业的信心与热情,围绕“聚焦前沿,智启未来”的活动主题,积极参与学术周各项活动,鼓励大家在与老师、同学的深入讨论中,不断精进科研能力与科研思维,持续激发自身对科研的主观能动性和科研责任感。
余杨向与会师生介绍了水利全重的概况与研究成果,并鼓励大家大胆展示自身创新、前沿的科研成果与科研想法。他希望同学们珍惜此次宝贵的学术交流机会,积极参与,以更好的学术成果充实我们的学术海报展和学术论坛,为我校早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届“学术活动周”有幸邀请了清华大学樊健生教授,中国水科院刘家宏教授为研究生做前沿学术报告。樊健生教授以“从结构视角谈对AI技术的认识体会”为主题,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发展趋势。报告首先对比了AI与传统技术的核心差异(如学习能力、非线性处理优势等),进而聚焦结构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智能化转型需求。通过“材料-体系”代理模型、超多维智能优化、复合单元本构模型等突破性案例,生动展示了AI技术在复杂结构分析中的高效性——如代理模型计算效率提升千倍、优化算法降低材料用量31%、迭代次数减少70%以上。报告深入剖析了虚拟传感、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在重大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如高温气冷堆厂房监测、狮子洋大桥索塔稳定性分析等场景,强调AI对实现结构全场实时感知的关键作用。同时,樊教授客观指出当前面临的数据质量、系统集成、可解释性三大挑战,并提出“物理方程嵌入”“可微分优化架构”等针对性解决路径。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樊健生教授作学术报告
刘家宏教授为研究生做前沿学术报告所作学术报告的题目是“城市洪涝风险预警与模拟推演研究”,从全球洪涝灾害频发的现实挑战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系统阐述了流域-城市耦合系统的智能建模与高性能模拟技术。研究突破了多尺度孪生映射、非结构网格并行适配等关键技术,创新性提出基于图神经网络(GAT)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智能建模方法,实现跨尺度系统一体化快速构建;通过耦合机理模型与AI算法(如GAT-LSTM模型),攻克传统模拟时效性瓶颈,将计算效率提升1000倍以上。结合北京市水务局实战案例,详细展示了空天地协同监测、短临预报滚动更新、链生灾害三维推演等应用成果——如2024年主汛期成功提前3天预警暴雨风险,10分钟内完成洪涝动态推演,精准定位积水点位(误差≤5cm),支撑应急资源优化调度。该研究为水利部“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提供了自主可控的技术路径,显著强化了特大城市洪涝“风险感知-预警发布-指挥决策”的全链条防控能力,并在深圳“9·7”特大暴雨及台风“苏拉”防御中验证了其科学价值。
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副所长刘家宏教授作学术报告
在开幕式最后阶段,成人网 副院长杜尊峰教授面向全院研究生作《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Resilience》(地震工程与韧性,简称EER)期刊专题报告。EER期刊依托"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创刊三年累计发表106篇高质量论文,下载量突破7万次。期刊可为研究生培养提供多重支持:一、快速发表通道,从投稿到首次决定的平均审稿周期为36天;二、青年学者平台,140人青年编委团队,助力学术新秀成长;三、国际学术纽带,通过"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连接全球70余所机构,年均举办超50场国际学术活动。目前期刊已入选ESCI、EI、Scopus三大数据库,2024年影响因子达1.9。EER期刊将持续聚焦重大工程抗震与灾害韧性,为研究生搭建“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学术交流平台。
EER期刊官网及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学术海报展
7月8日至10日,成人网 /水利工程智能建设与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生学术海报展成功举行,成为本届学术活动周的重要亮点。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学院研究生的创新研究成果,共计展出学术海报327份,充分体现了研究生的科研活力与创新思维。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吸引了众多学生踊跃参观。参观学生热情高涨,积极与海报作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就展示内容提出见解、展开讨论并请教疑问。活动特别邀请了各学科领域的评委老师参与。评委们认真审阅了每份参展作品,并针对性地给予每位作者专业的点评与指导,为研究生们进一步深化研究指明了方向。此次海报展不仅为研究生提供了展示学术成果的平台,也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有效营造了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
学术海报展现场
学术论坛
作为本届学术活动周的压轴环节,研究生学术论坛于7月11日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土木工程学科和水利工程学科分别主办,旨在聚焦学科前沿,展现研究生创新思维。论坛吸引了来自两大学科的129位研究生进行主题报告。报告内容紧扣各自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体现出显著的前瞻性与创新性。每位报告人精心准备,通过PPT形式系统展示了其研究课题的核心成果,报告内容特色鲜明,各具优势。报告环节结束后,现场交流气氛热烈。报告人认真听取并积极回应了来自学科专家及现场同学的提问。与会专家们倾囊相授,分享了宝贵的学术研究经验,并对研究生们的研究工作和未来发展表达了诚挚的鼓励与殷切的期盼。本次研究生学术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研究生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展示平台,也促进了师生间的深度互动,为本届学术活动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研究生论坛现场
自2021年首创以来,研究生“学术活动周”已成功走过五个年头,成为学院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的一项标志性品牌活动。五年来,研究生们在学术周中积极参与,勇于表达,创新海报成果从63份上升到327份,主题报告从36个增加到129个,展现了学院研究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学院始终将研究生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探索并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致力于引导研究生紧密追踪学科专业国际前沿动态,鼓励他们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深耕专业领域,勇攀学术高峰。这一理念已深深融入活动周的各个环节。
展望未来,学院将持续发力,规划并推出更多具有前瞻视野的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目标是通过构建更丰富多元的学术平台与交流渠道,着力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素养与创新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更多兼具深厚理论基础、卓越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